當前位置:首頁 > 債權債務 > 正文內容

合同債權債務能一起轉讓嗎?如何一起轉讓?

法律咨詢網2023-06-26 23:39:10債權債務1769
合同債權債務能一起轉讓嗎?如何一起轉讓?

一、合同債權債務的能一起轉讓嗎,如何一起轉讓

一、合同債權債務的一并轉讓
此須經合同對方當事人的同意方可一并轉讓給第三人。
如甲乙簽訂房屋買賣合同,買方乙經賣方甲書面同意后將自己的權利義務轉讓給丙,丙取得乙在原合同中的買方地位,丙即享有合同權利――取得房屋所有權,又承擔合同義務――支付房款。由于合同權利義務轉讓包括義務的轉讓,因此應取得合同另一方對轉讓的同意。
合同權利義務轉讓后,原合同消滅,新合同成立。同時,權利義務的轉讓分別適用合同債權轉讓與合同債務轉讓的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如上面得到的抗辯權,從權利從義務的轉讓等。
實踐中,大量存在的是合同權利義務的一并轉移,單是合同權利轉讓或合同義務的轉移是較少的,因此,按合同法的規(guī)定,均應取得對方當事人的同意。但有一點不能忽略的是,轉讓方轉讓權利義務,不光要考慮到對方的同意,與受讓方之間也應有明確的約定。
法律上,雙方當事人間的約定是不能約束第三人的,除非第三人明確同意。因此,第三人(或受讓方)應加入到合同當事人的約定中來,或轉讓方與受讓方應有單獨的協(xié)議,再去征求轉讓方原合同相對人的同意,只有這樣,法律手續(xù)才是完整的,無懈可擊的。

二、合同的債權和債務可以轉讓嗎,有哪些相關的規(guī)定

法律分析
合同的債權和債務可以轉讓,但下列情形除外

1、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

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3、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五條

三、債務可不可以轉讓,法律依據是什么

債務可以轉讓。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不具有可移轉性的債務,不能夠成為債務轉移合同的標的,如與特定債務人的人身具有密切聯(lián)系的債務,需要債務人親自履行,不得轉讓;當事人特別約定不能移轉的債務以及不作為義務只能由約定或特定的當事人承擔,不能轉讓給他人。
一、債務轉移的法律規(guī)定有哪些

1、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

2、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3、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二、合同主體是什么意思?
合同主體是合同關系的主體,又稱為合同當事人,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依據法律和合同的規(guī)定履行義務;而債務人則依據法律和合同負有實施一定的行為的義務。當然,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地位是相對的。在單務合同關系中,由于一方當事人只享受權利,而另一方當事人僅負有義務,所以債權人與債務人是容易確定的。但在雙務合同關系中,當事人雙方互為權利義務,即一方享受的權利是另一方所應盡的義務,另一方承擔的義務則是一方所享受的權利,因此,雙方互為債權人和債務人。平等的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且具有相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都可以成為合同主體。但具體合同中,合同關系的主體都是特定的,但并非是固定不變的。依據法律的規(guī)定,債權人可以將其債權全部或部分地轉讓給第三人,債務人可以將其債務全部或部分地轉讓給第三人。這樣,第三人可以取代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地位或加入合同關系,成為合同關系的主體。
【溫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問題,細節(jié)、證據不同,答案也會不同,建議咨詢律師,獲得專業(yè)解答!

四、債權人可以轉讓權利嗎,法律上如何認定

律師解答
債權人可以轉讓權利。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規(guī)定,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
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條規(guī)定,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
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
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條
債權人轉讓債權,未通知債務人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溫馨提示】當前回復為大多數情況的參考答案,若未能解決您的法律問題, 建議直接咨詢律師,

5分鐘快速響應,問題解決率更高。

引用法規(guī)
[1]《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五條
[2]《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六條
[1]《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五條
[1]《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六條

五、公司債務能不能轉讓,怎么轉讓

1、公司債務可以轉讓,但要符合一定條件

1、債務轉讓必須是有效的債務,債務有效存在是債務承擔的前提。

2、債務轉讓中被轉移的債務具有可移轉性,不具有可移轉性的債務,不能夠成為債務轉移合同的標的。

3、債務轉讓涉及第三人的意思表示有一定規(guī)定,債務轉讓涉及的第三人須與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就債務的轉讓達成合意。

4、債務轉讓須 債權人同意。

2、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債務人將債務的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zhèn)鶛嗳嗽诤侠砥谙迌扔枰酝?,債權人未作表示的,視為不同意?/p>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一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whenthelightningstrikes.com/news/article/2524.html

分享給朋友:

“合同債權債務能一起轉讓嗎?如何一起轉讓?” 的相關文章

私人借款,寫的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私人借款,寫的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一、私人借款,寫的借條有法律效應嗎 一、借條書寫的注意事項主要如下1、由借款人手寫借條全文并簽字,不要打?。?、借條表述準確,不要產生歧義;3、要求寫清借款時間、借款用途(用途應合法不得是用于賭博等違法用途)、利息約定、還款期限;4、貸款人交付錢款時,盡量不要現金交付,尤其是大額借款,要通過銀行匯款...

擔保人資格有哪些要求,房貸擔保人需要哪些條件

擔保人資格有哪些要求,房貸擔保人需要哪些條件

一、擔保人資格有什么要求,房貸擔保人需要什么條件 買房子本身就是涉及到的事情比較多,購房貸款也是需要擔保人的。購房貸款擔保人也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可以作為擔保人的。作為擔保人的不同貸款的金額也是不一樣的。那么擔保人資格有什么要求,房貸擔保人需要什么條件?二、找貸款擔保人需要什么條件? 您好,關于“...

欠錢不還怎么辦?

欠錢不還怎么辦?

一、欠錢不還怎么辦,怎么辦,欠錢不還怎么辦,欠錢不還 根據你的問題解答如下1、借過錢的證據提供當時把錢借給對方的證據,比如向對方轉賬的銀行憑證如是現金方式支付,要打印從銀行取現金的憑條或在場證明人等。2、主張債權的證據收集曾向借款人要過錢的證據,可以是對方書面形式的還款計劃,也可以錄音、錄像的形式證...

無土地使用證,抵押貸款能行嗎?

無土地使用證,抵押貸款能行嗎?

一、有劃撥房產證.沒有土地使用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1、押貸款的貸款條件有合法的身份;有合法有效的購房合同;以新購住房作最高額抵押的;有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有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須具有合法有效的購房合同,房齡在10年以內,無不良信用記錄,貸款余額小于抵押住房價值的60%,且用作抵押的住房已取得房屋權屬證書...

民法典規(guī)定的免責條件有哪些?民法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民法典規(guī)定的免責條件有哪些?民法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一、民法典規(guī)定的免責條件有哪些,有沒有法律規(guī)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規(guī)定的免責條件有1、意定免責當事人約定的免責條款,不過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免責條款無效,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2、法定免責的條件就是有出現了法律規(guī)定的不可抗力事由。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因不...

欠錢的人死了,有遺產的人債務如何處理?

欠錢的人死了,有遺產的人債務如何處理?

一、欠錢的人死了,債務人死亡無遺產債務怎么辦 1、如果債權人碰到債務人死亡的情況,債權人可從債務人的遺產中獲得清償。因為《民法典》規(guī)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2、債務人死后遺產被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