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實名制是為了保護買家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嗎?

一、快遞實名制會導致買家身份信息泄露嗎
不會。1.因為快遞暫行條例里有規(guī)定,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采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
2.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及其從業(yè)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發(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用戶信息泄露的,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并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二、身份信息泄露,信用卡被刷,怎么辦
立即更改信用卡支付密碼。到銀行查詢信用卡是否被盜刷,是否產生了欠款等信息。為了不形成不良征信記錄,建議到開卡銀行申請注銷。解除手機軟件與信用卡的綁定,避免其他信息被泄露。告知身邊親朋好友,避免別人信息被盜。一般情形嚴重的可以構成違法犯罪的。司法解釋明確,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征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將入罪。
三、信用卡逾期會全國通緝嗎,身份證丟了,公安局辦會抓嗎
一般是不會,但也要看逾期的嚴重性的,逾期應盡快還清為好。一、最高法最高檢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稱銀行兩次催收3月未還為惡意透支。
1、在司法解釋中,對“惡意透支”增加了兩個限制條件一是發(fā)卡銀行的兩次催收;二是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
2、因為“惡意透支”這種信用卡詐騙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這是該行為非常重要的構成要件。
3、這次司法解釋明確了“惡意透支”的數額,“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拒不歸還和尚未歸還的款項,不包括滯納金、復利等發(fā)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4、根據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決或者公安機關未立案之前,償還了這些透支款息的,從輕處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責任,這樣既依法追究那些“惡意透支”的詐騙行為,同時又發(fā)揮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盡可能地縮小刑事打擊面。
二、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guī)定,“惡意透支”屬于信用卡詐騙的犯罪行為。
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惡意透支,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
四、泄露他人的身份證信息違法嗎
一、泄露別人的身份證信息違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九條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泄露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千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單位有前款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有前兩款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十九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whenthelightningstrikes.com/news/article/25230.html